第424章 博弈,将权力关回笼子里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
笔趣阁 >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> 第424章 博弈,将权力关回笼子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4章 博弈,将权力关回笼子里

  第424章博弈,将权力关回笼子里

  轻盈的白雪落下,随着微风在空中舞蹈,将整个世界渲染得晶莹剔透,仿佛没有任何污秽存在。

  不过屋外的风雪再冷,严寒亦是被高墙隔开。

  此时此刻,陈洛正端坐于案牍前,仔细聆听着赵绾的倾诉。

  待到室内重归寂静,他轻叹了口气,微不可闻。

  半个时辰前,赵绾冒着风雪乘车赶来,自己最初还以为对方怀有雅兴,想要赏着初雪,小酌两杯。

  结果没想到他说出来的第一句话,就把陈洛给惊到了。

  “伯玉,陛下想让我来担任丞相,还请你来教我该怎么办。”

  这还真是大事。

  而且此事充满着疑点。

  刘彻选择让赵绾来担任丞相,甚至不惜打破自大汉开国以来,一直维持着的“非列侯不能任丞相”的潜规则。

  究竟出于哪般考虑?

  论起合适的人选,赵绾在担任丞相的顺位中,排得不算靠前才对。

  可刘彻却直接了当地告诉赵绾,就是要他来担任这个丞相。

  霎时间,“中外朝制”这个名词从陈洛脑中冒出。

  历史上的汉武帝时期,无论是官方的文书,还是律法、诏令之中,都没有出现过中外朝制一词。

  但这并不能说明刘彻没有刻意引导“中朝”这种形式出现的意思。

  要知道历史上汉武帝统治大汉五十余年,手底下一共换了十三名丞相,但为大众所知者,几乎没有。

  提起武帝朝的丞相们,除了公孙弘有着些许名气外,李蔡、赵周、石庆等人,连看着他们的名字,都生不起丝毫印象。

  这些丞相的名气被同时代的武将远远压制,完全比不上卫青、霍去病、李广、张骞……

  甚至要论文臣,世人亦是更加熟知桑弘羊、东方朔。

 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,一位丞相没有做出与他职位相匹配的功绩,那或许是个人能力问题,但十余位丞相都没做出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功绩,那还能说是他们的能力有问题吗?

  排除了这些丞相身上存在的问题,那么就要换一种思路了。

  如果说刘彻不想让他们做事,采用制度进行限制,绕过他们去直接和其他的臣子商议国事,再在下达诏令的时候具体安排给某一位专门的臣子负责。

  这样一来,丞相便成了朝堂上的摆设。

  故而这些丞相哪怕有独到的想法,但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思路转为实际,那么史书上寥寥几笔就将他们的政治生涯写完,似乎就显得颇为正常。

  思路豁然开朗的同时,陈洛再把目光放在限制那些丞相做事的制度之上。

  那就是“中外朝制”。

  这样的制度成型之后,对于皇权无疑是极大的加强。

  毕竟大汉的丞相具有特殊性。

  看似官职名称相同,但它与秦代的丞相不同,与后世那些王朝的丞相,亦有差别。

  在刘邦在打天下时,萧何编户齐民、制定律法;曹参为王前驱、攻城拔寨;陈平屡献奇谋;外加还有陈洛这个弥合楚汉的存在。

  他们算得上是共定天下。

  故而在权力分配上,刘邦不可能独吞全部的胜利果实。

  那么丞相这个职位则属于历史背景下,客观现实的真实反应,属于功臣派获取利益的典型代表。

  从萧何到陈洛,再曹参、陈平,虽然没有明言,但实际上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思路。

  “非侯不可出任丞相”的潜规则,便是因此产生。

  孝文帝重用贾谊,便是试着打破这样的政治生态格局,不过他没有做得太绝,在贾谊出任御史大夫时,便借着功绩先将他封侯,减少阻力。

  不过七国之乱的出现,倒是让刘恒功亏一篑,丞相之位又重新掌握在功臣派的手中。

  现在皮球传到了刘彻手里。

  目前丞相位置上的卫绾,已经是近些年来能力最弱、最好对付的丞相了。

  他显然是想趁此机会,把赵绾抬到丞相的位置上,使其成为首位“白衣”丞相。

  这打破的不仅仅是原本的政治潜规则,更是可以将丞相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之中。

  无论是之后暗设“中朝”,亦或是架空丞相,刘彻都不会遇到无法抗衡的阻力。

  看清楚这点之后,陈洛内心陷入犹豫。

  自己是否要阻止刘彻?

  用“中外朝制”规避掉丞相对于皇权的限制之后,无疑是减少了中间的扯皮环节,加快了政策的实施速度。

  刘彻早上在中朝商议完的想法,下午就可以传到具体的大臣手里,让他们去着手落实。

  极高的政治效率,让大汉在对匈奴的战争中,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紧密机器,最终碾压草原。

  可它同样是把双刃剑。

  “中外朝制”提高了效率的同时,将“关押”皇权的笼子,撕开了一个极大的口子,在朝堂上无人再能制衡得住。

  要知道这至高的权力,在汉武帝手里是成为了刺向匈奴的利剑,斩平了草原给诸夏带来的威胁。

  可换成其他皇帝,能做好平衡吗?

  哪怕是高祖刘邦以及后期的武帝,都是做出了不少荒唐的决定。

  不过刘邦的权力受到臣子节制,并未酿成大错。

  而老年刘彻决策带来的错误,确实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再放任刘彻攥取到无法节制的权力,似乎是对整个天下的不负责。

  陈洛抬起头来,望向赵绾,目光深邃。

  “赵兄,我接下来的这番话,可能有些不太中听,你若是不愿意听的话,那我也不想伤害我们之间的情谊。”

  良药苦口,忠言逆耳。

  医者可以担保那苦口的药汁可以治疗病症,但却无人能确保那刺耳的话语就真是正确的言论。

  因此逆耳忠言,远远比苦口良药让人难以接受。

  赵绾犹豫了一瞬,很快下定决心道:“伯玉请讲吧,有些事情我必须知道,毕竟我真担任了丞相,在这个位置上,我就需要对整个大汉的百姓负责。

  比起你等下的话语,我更不愿意以后让百姓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,让史官在史书上咒骂我毫无作为。”

  毕竟自己是想名留青史,而非遗臭万年。

  虽说想要达成后面的成就,实际上比前者还要更高,但万一自己真给整出来了,恐怕死不瞑目。

  听完赵绾的回答,陈洛轻声缓缓道:“那我便实话实说了。

  依我看看,陛下之所以选择赵兄出任丞相之职,并非看中了伱的能力,亦不是欣赏你的态度,只是因为你没有家族支持,亦没有显赫的功勋,便于掌控罢了。”

  谎言不会伤人,真相才是快刀。

  陈洛哪怕用了较为委婉的措辞,但言语仍旧是犹如万斤重石,可以将脆弱的心灵砸得粉碎。

  换成其他不熟的人,怕是早就愤而起身,拂袖而走,甚至性子激烈的人听完,说不定会视陈洛为仇寇。

  不过赵绾只是面色一白,却没有出现什么应激反应。

  他在路上早就思索过无数种可能,陈洛的这番话听上去很不客气,但却非常有道理,甚至可能就是事实。

  自己想要去其他人竞争丞相的位置,确实没有足够的底气。

  那么陛下坚持要把自己扶上去,除了伯玉所言,自己好进行掌控之外,莫非还有别的可能吗?

  赵绾感觉一阵胸闷,伸手揉了揉眉心,“伯玉,那我想知道,陛下让我担任丞相,除了好掌控之外,还有别的目的吗?”

  他接受了陈洛的说法后,倒没有选择摆烂,而是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,得知真相。

  陈洛沉默一瞬,没想好要不要把自己的推断全盘说出。

  毕竟任谁知道自己成为工具,内心都不会好受。

  但刘彻在侵夺相权,加强皇权的过程中,始终是会处于主导地位。

  哪怕现在赵绾不配合,那么他同样可以找到另外的人选。

  除非……

  陈洛抿了抿嘴。

  赵绾顺势担任丞相之后,却不按照刘彻的规划去走,继续对皇权进行限制,把它牢牢关在笼子之中。

  刘彻的计划第一步便是失败,就算他再想采用新的方法,恐怕难以找到像现在这个合适的时机了。

  有时候机会往往就只出现在瞬间,错过了它,想要再遇到同样合适的机会,或许要等数年,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再遇见。

  想明白这点后,陈洛盯着赵绾,一字一句地郑重道:“赵兄,陛下恐怕不止是想掌控你,还是想架空整个相权,让丞相这个职位失去原本的权力。

  我相信陛下这么做,不过是更好的推行政策。

  但以后的皇帝呢?

  若是出现胡亥那样的统治者,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那恐怕就会是汉之桀纣了。

  因此我希望你能继续担任丞相,并且在出任丞相的时候,继续履行原有丞相的责任,以酂文侯、阳夏文贞侯为表率。”

  之所以选择实话实说,将内心的猜测全盘说出,那是因为面对赵绾,隐瞒反而会坏事。

  如果想要按照自己的安排走下去,那么赵绾就必须得了解实情,不然根本无法推行整个计划。

  因此最开始将一切全部坦白,无疑是最为正确的决定。

  赵绾陷入了沉默,低头静静思索。

  他的权力欲望不算非常强烈,这其实也是被刘彻选中的原因。

  毕竟真要是渴求权力的人,登上了丞相之位的话,那么皇权想要压倒相权,将丞相彻底架空,那无疑要经过不小的斗争。

  可正也是赵绾的权力欲望不强,让他得知刘彻想要自己担任丞相的时候,没有被惊喜冲昏了头脑,反倒陷入进自我怀疑中去。

  因此赵绾选择来拜访陈洛,想探究刘彻此举的深意。

  得到这么一个的答案,他深感意外,却又觉得无比合理。

  这也代表自己该做出选择了。

  要知道如果按照刘彻的安排去走,那么自己可以得到相位,坐上这个一人之下的位置,哪怕被皇权侵夺部分,那也是群臣之中,权力最高的一个。

  甚至可以凭借担任丞相,谋求侯位。

  但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?

  赵绾微微闭眼。

  自己卸任后,那些想干实事的继任者恐怕会对自己破口大骂吧?

  本该手握权柄的丞相,却因为自己成了摆设,完全没有了百官之长的样子,哪怕想要办实事,那都得看皇帝的脸色,想要为百姓谋福祉都做不到。

  而且现在坐在帝位上的刘彻乃是明君,可不代表以后大汉每一位天子都会是明君。

  如果遇到了昏庸的君主,丞相手中又没有权利。

  那对天下百姓简直是一场灾难。

  想到这里,赵绾仿佛看见后世史书上,记载自己无所作为,责骂自己庸碌不堪的词句了。

  字字如刀。

  “伯玉所言,我可以办到,只是我害怕自己没有酂文侯、阳夏文贞侯那样的能力,最后误事啊,与其如此,我还不如告病辞官,回乡结庐读书,免得误了苍生。”赵绾抬起头来,沉声应答。

  他是想好了。

  自己可以在史书上不留下名字,但绝不可以在史书上留下坏名。

  这辈子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,总不能把这丁点儿追求抹杀掉,再彻底变成反面吧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逃避并不可耻。

  看出了赵绾的纠结,陈洛缓声道:“若是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好,其实没有必要。

  你不会一个人面对所有问题。

  面对难境,我会与你共同面对,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。”

  自己许下这般承诺,并非只是口头说说而已。

  与陈洛对视数秒,赵绾看出了他眼中的诚意,深吸一口气,郑重问道:“我这么做的话,青史之上,大概能留下个不错的名声吧?”

  “一定可以。”陈洛愣了愣,接着重重点头。

  赵绾咧了咧嘴,“那就成。”

  ————

  终汉武一朝,名将、贤臣辈出,引得后世无数人津津乐道。

  上一期节目里呢,我们是讲过了卫青舅甥二人受到陈伯玉的欣赏入仕,有了功名在身。

  今日我们来讲讲汉武一朝,首位“白衣卿相”赵绾,这位颇为传奇的人物。——《百家讲坛·汉武风云》(主讲人:长安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泺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gtl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gtl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